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Michael Schmidt Waffenruhe

Waffenruhe (德文版)

$1,390.00 NTD
Publisher

世界透過一層沮喪的面紗   一場綿綿不絕的冬日細雨來觀看

一個既私密 同時投射在宏大歷史敘事上的深邃作品

 

 

「就像每天早上一樣,他坐在廚房裡,昨晚的碗剛洗完,廚房操作台還濕漉漉的,他一邊泡茶一邊等待,看著冰箱旁的兔子,外面的烏鴉照常盤旋,藍色的山雀坐在桌子上。 丁香花蕾,但還在那裡的鳥食球已經全部被吃掉了。他從陽台上看到了那把剝落的紅色椅子,裝紙的白色紙箱,還有油漆桶。茶現在應該已經準備好了。他看著這些東西,試圖掩蓋那些聲音。當他走進浴室時,他聽到他們說話,他們在臥室下面。兩名男子。他彎下腰,屏住呼吸,蹲下,靠在牆上。兩名男子。蒸汽管從哪裡來就更容易理解了。需要安裝一個 25 公分高的架子,用於存放鞋子。瀝青混合物暫時可以留在外面。然後門砰地關上,他把手放在溫暖的管子上,他感覺到聲音越來越小,但他不能肯定。他站起身來,進了浴室。他怎麼能聽到那些人的聲音。他們正在修理區域供熱系統嗎?他想走進地窖,但當它們變得柔和時,他又回到了廚房。他聽到很長一段時間的沖水聲。兔子啃咬門框......」


這長達 17 頁的毫無分段,幾乎無法喘息,無法閱讀的文字,來自於《Waffenruhe》本書合著的德國劇作家 Einar Schleef 的著作《Zigaretten》,講述一個被妻子和女兒拋棄的男子,沒有工作,沒有意義,獨居的屋子裡只有一隻兔子一起。《Waffenruhe》透過編排,將這段密不透風的文字,像一道牆一樣,橫亙在這本書攤開的 39 附圖的正中間,在結構上形成這本攝影集無法忽略的存在。


與此同時《Waffenruhe》中的影像,記錄了圍牆倒塌前的柏林,大部分的影像,明顯的眼前物體阻隔了視線,干擾了觀者望向更遠的市景,即便那些市景,只是一些被遺棄的角落。一位年輕男子的側寫,面無表情的望向盤坐著的前方地面,讓人不禁猜疑,是否是那位被妻女遺棄的父親年輕時的形象,而倒數第二張的年輕女孩,是被遺棄父親的女兒。


然而如果當我們知道,Michael Schmidt 本人結婚得很早,生下女兒後便離婚了,而那倒數第二張的女孩,現實中正是 Michael Schmidt 的女兒,我們認識到,實際上《Waffenruhe》對於攝影師是如此一個既私密,同時投射在宏大歷史敘事上的深邃作品。

 



********


與 Michael Schmidt 的大部分作品一樣,《Waffenruhe》(《停火》) 講述的是柏林。正如 Janos Frecot 所寫,《Waffenruhe》是一種只有柏林人才能發出的「悲鳴」( cri de coeur )。柏林比任何其他歐洲城市都更能感受到二十世紀歷史的全部厚重,正是這種感覺瀰漫在 Michael Schmidt 的書中。它的標題「停火」,或者字面意思是「爭取和平」,暗示著一種不安的二分法,一個國家時間的停滯概括了這座城市瀰漫的不真實感,這座城市的時間被鎖定在 1945 年左右,也就是柏林圍牆倒塌之前。《Waffenruhe》的語氣呼應了這段歷史。這是陰沈浪漫的、秋天的、黑暗的,Michael Schmidt 的沒有採用傳統社會景觀模式的客觀物質性,而是強加了一種明顯當代的、更新的、風景如畫的迷瘴。他利用不同的焦點和尺度的扭曲來消解物質形態,使世界透過一層沮喪的面紗、一場綿綿不絕的冬日細雨來觀看。


只有牆 ( die Mauer ) 仍然是堅固的,並且有可能成為持久陷阱的象徵,當然,但在這座充滿矛盾的城市中,也許也是終極的叔本華式逃亡的象徵。一個在試圖逃離東德時被射殺的垂死之人 ( 譯註1 ) 的形象預示著這一點,隨後在書中出現了作品中最不易消失的兩個形象。第一個展示了混凝土牆底部覆蓋的潮濕、深色土壤。第二張展示了結構本身,一排笨拙地放置的直立預製混凝土板。與新翻過的土地一起,它們整齊排序構成了明顯的隱喻。

Michael Schmidt 以熟悉的主題——衰敗的自然和毀滅性的人類——創作了一種惡臭的詩歌和內省的憂鬱,時而哀傷,時而痛苦。它在形式上源自 Lewis Baltz和 John Gossage 等人,尤其是 John Gossage ,並散發出自己的狂想曲強度,這標誌著它具有明顯的歐洲特色。當然,德國最近的過去也在那裡。但貫穿整個作品的痛苦和失落的潛台詞,似乎既是個人的又是歷史的,既是末世論的又是紀錄片的,既是日記又是報導的。

譯自he Photobook:A History( volume II ) by Martin Parr & Gerry Badger



譯註1:柏林圍牆建成大約一年後,Peter Fechter 及家人與在西柏林的妹妹隔離開來。1962 年 8 月 17 日 Peter Fechter 翻過了第一道圍牆,在開始攀爬最後一道牆時,東德邊防衛兵向他們開槍,數百名目擊者都清楚地看到了這一情況。大約一小時後Peter Fechter 因失血過多而死亡。而他倒臥在牆邊的照片,被 Michael Schmidt 放在第 14 頁。

 


********

 

Michael Schmidt 1945 年出生於柏林,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攝影訓練。27 歲的Michael Schmidt 開始自學攝影,並於 1973 年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早期的委託來自柏林的地區辦事處,主要關注他周圍的環境以及城市景觀,出版為作品《Berlin Kreuzberg》( 1973 年)《Berlin-Wedding》( 1978 年),分別記錄了柏林市 Kreuzberg 區,及 Wedding 區的街道建築;1984 年《Berlin-Kreuzberg. Stadtbilder》,將鏡頭轉向 Kreuzberg 區的年輕人,而搭配的城市景觀則濃縮成瓦礫或帶有塗鴉的斷垣殘壁,標示了風格的轉變,並延續到下一部作品《Waffenruhe》( 1987 年 ),獲得了巨大的國際讚譽。


1996 年,《Ein-heit》( 英文名《U-Ni-Ty》) 探討了東德和西德的統一,其中約有一半是從舊報紙、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時期的宣傳材料,和雜誌剪報中挪用的,完全拋棄了城市景觀,他審視了德國統一之際,各種社會形式和政治制度的視覺語言。〈Ein-heit〉在紐約 MoMA 首次展出,是第一位於 MoMA 舉辦個展的德國攝影師。


1979 至 1980 年,Michael Schmidt 在埃森大學擔任教職。他在那裡的學生包括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自 1999 年以來一直是柏林藝術學院的成員。在他 2014 年去世前不久,他因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的〈Lebensmittel〉展覽而被授予 “ Prix Pictet ” 。




出版年:2018 年

尺寸:H305mm x W260mm,平裝

頁數:8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