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在記憶裡的人事物被震動起來浮出水面
人的歡樂與悲傷都是相似的…
很久以前,我出生在月山腳下的一個小農村。
寒冷的冬日,雪花輕輕飄落,掩蓋了周圍的聲響,讓盆地的景色宛如一幅水彩畫。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看著這單色的風景,我就想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自從我還是個孩子起,每當我聽到關於印度的事情時,我就會感到興奮。此外,由於母親是在寺廟中長大的,故事中偶爾出現的天竺舊稱也豐富了我的想像,希望有一天能去一個遙遠的世界。
於是,38 年前,我拿起相機、背上背包,前往一直渴望看到的土地。我的第一次長途旅行開始了。
短暫而不幸的獨自旅行,讓我無言以對。然而,我卻懷念那裡人們簡單又富有表現力的生活方式。
無論城鎮或鄉村,到處都有成群奔跑的孩子,猶如定格電影一般,自由漫步的動物無憂無慮的動作和叫聲令人賞心悅目。
從嬰兒到老人,每個人都過著充滿活力的家庭生活,那些深埋在記憶裡的人事物被震動起來浮出水面。因為這裡與上世紀 50 至 60 年代長大的家鄉醍醐村非常相似。它與日本經濟快速增長之前日本各地城鎮和村莊的日常場景重疊。
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山腳下這個被大雪覆蓋、茅草屋頂的村莊,與棕櫚葉搖曳、九重葛盛開的熱帶國家的生活如此相似。然而,在大眾消費浪潮突然到來之前,任何一個社會裡的生活,或許東方與西方、過去與現在,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人的歡樂與悲傷都是相似的…
因此,6000 公里的旅程不僅是一次地理之旅,更是上下記憶的階梯之旅。這是一趟無憂無慮的旅行,沒有參觀任何著名的歷史遺跡,只是在不起眼的小鎮裡遊玩,但隨著時間悠閒自在地流逝,我的身心也隨之飄浮,感到一種充實感。
我曾數次罹患瘧疾和肝炎。由於經常長期旅居,因此我接受旅行中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當回到家時,因為剛病癒而顯得很瘦弱,家人都很驚訝並告訴我不要太過勞累。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心又開始狂跳起來,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出發了。
或許是相機對我施了魔法,我被「照片」迷住了,於是我「尋找」的旅程就一直持續下去。
1979 年、1982 年、1988 年、1989 年、1991 年、1993 年、1995 年、1996 年、1997 年、1998 年、2000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19 年、2019 年、2019 年、2019 年,然後是 2016 年 ( 有時兩次,一次在旱季,一次在雨季 )。一次漫長的旅程。
人類如今的文明進步如此之快,雖然我們享受著財富和便利,但我們卻都覺得自己彷彿坐在一艘舵壞了的船上。即使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顯得焦慮和害怕,呼吸急促而淺。
我那 38 年的不定期旅行一直在無聊中徘徊,在某一時刻,我開始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懷舊之情並非簡單的片面懷舊,而可能是以自然和物質記憶為後盾,孕育出美好「未來夢想」的溫床。正是如此。走向懷舊的未來。
我希望,即使是那些沒有直接體驗過我們這一代簡單生活的年輕人,也能在這本書所捕捉到的異國場景中找到一絲懷舊之情,就像他們在植被和深褐色的土地中感受到的那樣,並與之產生共鳴。
希望人類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意義,解開那些束縛我們、阻礙我們前進的價值觀,它可能會震動過去和未來。如果沒有人際關係的輕鬆聯繫,懷舊之情就不會產生,讓我們對他人產生感情的引力故事也無法開始。
也許任何人都可以拍照這一事實代表著一種希望,即我們能夠用每個人的個人經歷和敏感性來耕耘世界。因為,攝影的表達方式是唯一簡單的方式,能夠透過具體性傳達出一種腳踏實地的普遍性的感覺。
但它要求觀者擁有想像的翅膀,夢想著對他人的同情和普遍性,飛翔就會發展出「攝影師的夢」。
這本印度攝影集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也許是因為心情懶惰,只想呼吸印度的空氣。此外,這是因為我相信攝影表達是一種以稍微更人性化的方式將現實理想化的虛構體系。
鬼海弘雄
合掌
2016 年 12 月 31 日
出版年:2017 年
尺寸:H262mm x W234mm,精裝
頁數:18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