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帳號?
登入以加速結帳。
載入中......
店鋪籌備中
《ぺるそな》不僅僅是一部攝影集,一項對個體性與人格的研究,它更是一場關於身份與存在的冥想。鬼海弘雄能夠在普通人身上發現美與意義,透過結合震撼人心的影像與引人深思的文字,《ぺるそな》邀請觀者進入與陌生人的親密接觸,而這些陌生人既獨特又普世。
《ぺるそな》這本書收錄了一系列在淺草寺附近拍攝的黑白肖像,主角是普通人——工人、流浪者、怪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刻畫著獨特的故事。這些肖像的特點在於其簡約性:被攝者站在一面空白牆前,讓他們的表情、服飾與姿態成為焦點。這種極簡主義的方法去除了干擾,專注於每個人的人性。
鬼海弘雄的拍攝方法充滿個人色彩。他會花數小時在淺草徘徊,與陌生人交流並耐心等待建立連結的時刻。他能夠捕捉被攝者本質的能力,源自於鬼海弘雄對他們生活的真誠好奇與尊重。最終呈現出的肖像不僅僅是影像,更是充滿普世主題,如韌性、脆弱與尊嚴的親密相遇。
《ぺるそな》每張照片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通常帶有幽默或感人的色彩。例如: 「一位聽到我的東北口音後淚流滿面的男子,他說這讓他想起了已故的朋友。」( わたしの東北訛りに、死んだ友人を思い出し泣き出したひと1999 ),或者「獨居男子坦言,儘管患有蛛網膜下腔出血,但他還是無法停止喝酒」( くも膜下出血で倒れたが、酒だけが楽しみだとこぼすひとり暮らしの男 2001 ) 。這些小故事為影像增添了深度,在文字與照片之間創造了一種對話,激發觀者想像每張臉背後更廣闊的故事。
鬼海弘雄從 1970 年代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在淺草拍照。到 1985 年,他全心投入到這一項目中,多年來反覆回到同一地點。他的方法既有條理又憑直覺:尋找讓他感興趣的人,與之交談,再請求為其拍照。這一過程需要耐心與共情,因為鬼海弘雄相信只有在建立信任時,真正的人格才會顯現。
選擇淺草作為背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該地區以其多樣化的人群聞名,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當地人和訪客。鬼海弘雄特別被社會邊緣人物吸引——那些被遺忘的人、夢想家以及倖存者,他們的故事往往無人述說。透過他的鏡頭,這些人成為了人類共同奮鬥與勝利的象徵。
鬼海弘雄的人文主義哲學貫穿始終。他曾表示:「一張照片能傳遞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成為一個人是值得的。」這種信念滲透於《ぺるそな》的每一幅作品中,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被攝者也被賦予了尊嚴與敬意。
鬼海弘雄於 1945 年生於日本山形縣。他在日本農村度過了早年生活,這段經歷培養了他對簡單生活和韌性的欣賞——這些特質後來成為他攝影風格的重要元素。在法政大學完成哲學學位後,鬼海從事過多種工作,直到全職投入攝影。
鬼海弘雄的攝影之路十分非典型。1972 年,他曾在太平洋上的鮪魚捕撈船上工作——這份工作是靠展示闌尾切除手術疤痕來證明自己體力過關而獲得的。在此期間,他開始拍攝照片並發表於《カメラ毎日》(《Camera Mainichi》)。意識到技術技能的重要性後,他返回東京,在暗房工作了一段時間,最終於 1984 年成為自由攝影師。
《ぺるそな》於 2004 年首次出版,是鬼海弘雄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為他贏得了著名的土門拳獎及日本攝影協會年度大獎。2009 年,國際版《Asakusa Portraits》由國際攝影中心 ( ICP ) 與 Steidl 出版社發行,將他的藝術帶向全球。
出版年:2005 年
尺寸:H210mm x W150mm,平裝
頁數:24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