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濱谷浩

日本の美 孤峰富士

$1,285.00 NTD
Author
Publisher

這是日本人生活的基礎

富士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我家有一張富士山的照片。長長的山麓從山頂向左延伸,右下的三棵松樹是畫在紙上的,卻顯得天真幼稚,看起來像是失敗的俳画。這是我父親晚年的業餘愛好所畫的,有證據表明他試圖讓它看起來像谷文晁。它看起來不像一座八面山。我是在父親過世後才發現這一點的。 我的父親喜歡山。


第一次看到富士山,是公共浴場浴缸上方的水墨畫。小時候,在看似駿河灣的地方看到高聳入海的富士山的山峰,就讓我感覺很好。 那時東京的天很藍,高樓少了,富士山或許也能看見,但我不記得了。說到山,我對上野的山很熟悉,唯一真正見過富士山的記憶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從奧湯河原徒步到十國嶺,我對富士山的巨大感到驚訝。建築物的寬度高度,讓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學校訓練期間,我去了富士山腳下的板妻房社大樓的訓練營,當我被迫訓練的時候,我還背著弱小同學的槍,連富士山都不敢看。當時正值雨季,我們拍最後一張紀念照時,下著雨,陰天,所以看不到富士山,但拍出來的照片確實看到了富士山。富士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我不記得第一次拍富士山的照片了。那是 1938 年,為了紀念日德意防衛條約,一群來自三個國家的小男孩和一位牧師爬上了富士山。這是為改造社出版的雜誌《大陸》拍攝的特別照片。我陪著去採訪,一時走在前,又落後,又再領先。攀登起來相當輕鬆。當我爬上山時,發現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我感到無比的清爽。直到你登上它,你才會明白它有多清爽。


我可以理解將山脈作為崇拜對象的願望。然而,在戰爭期間,富士山被神化並強調為日本的聖山,而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它漠不關心。1960年,我開始拍攝《日本列島》。我想從科學的角度看待日本的自然,這是日本人生活的基礎。本書的最後一章以最高峰富士山結束。1960年10月,我去了北坡五合目天地の境,不只是看富士山,而是看它、拍它。隔年,1961 年 9 月,我搭乘塞斯納飛機登上了富士山頂。18號颱風即將來臨。山頂出現笠雲,等雲散去,我繞山頂五圈。事後看來,這是一次可怕的飛行,但我完全沉浸其中。雲層散去,整個富士山展現在我的眼前,實在太棒了。那是富士山,晴天時日本最高的山。從那時起,我就愛上了富士山。我又爬到了山頂,環視著碗的周圍。 火山的一面露出了。當獲得了富士山的科學知識後,對它的興趣變得更加濃厚。

 

1966 年 10 月,我為以富士山為主題的雜誌《太陽》拍攝特別照片,繞行了御中道御中道上,我遇見並仰慕堀口大學教授,在讚揚他的途中,我再次接觸到了富士山的魅力。今年 3 月天氣晴朗,一架 BOAC 波音 707 客機在富士山湍流中墜毀,機上 124 人全數罹難。之後,編輯部想從正上方拍攝富士山頂,所以我們乘坐 Virata Porter 進行了山地飛行,但我們只經過了山頂一次,無法往返。當我打開飛機底部並直接俯視上方時,山頂火山口的景色非常壯觀。」---濱谷浩



濱谷浩 1915 年生於東京。1933 年進入二水實用航空研究所工作。戰後的1950年代最重要的作品為《雪國》(每日新聞社,1956年)《裏日本》(新潮社,1957年)。1960 年他參與了安保鬥爭,編撰了《怒りと悲しみの記録》(憤怒與悲傷的記錄,河出書房新社,1960年)。同年,晉身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的攝影家之列,是亞洲第一位。如同日本列島一書,雖然濱谷浩早期的作品幾乎都以人類為主題,但這部孤峰富士客觀地捕捉了純粹的自然。他以另一種方式拍攝的作品,也試圖觸及他一直在問的問題的根源:身為日本人意味著什麼。





出版年:1978 年
書籍系列:「日本の美  現代日本写真全集」第 10 巻
尺寸:H375mm x W270mm,精裝,附外盒
頁數:133頁,55圖
語言: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