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帳號?
登入以加速結帳。
載入中......
店鋪籌備中
1957 年,原子彈爆炸 12 年後,土門拳首次訪問廣島,親眼目睹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原子彈造成的破壞的嚴重性再一次讓他震驚。
戰後的許多年裡,美軍接管的佔領軍禁止出版任何有關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資料。日本對災害損失程度的調查研究仍不足,對倖存者的醫療救治也落後。日本大眾對於事實的認識也非常薄弱。直到 1951 年 9 月 8 日《舊金山條約》簽署後,有關原子彈爆炸的照片、繪畫、詩歌、小說和回憶錄才向公眾發布。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土門拳在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下,頻繁前往廣島,用約 7,800 幀的底片記錄了包括原爆醫院患者在內的原子彈受害者的悲慘日子。1958 年,攝影集《ヒロシマ》(《廣島》,研光社 ) 出版,不僅在日本而且在海外引起了轟動。採訪了其中一張照片的一位倖存小谷育男,與其妻須磨子一家家庭成員。1945 年原子彈爆炸時,小谷育男 15 歲,須磨子 17 歲。他們兩人距離核爆中心約 1.5 公里,臉部和四肢都嚴重燒傷。兩人在接受手術的醫院相遇,育男熱情地向須磨子求婚。
十年後的 1967 年,土門拳再次拜訪了小谷一家,拍攝了包括長子文江在內的一家五口的照片,並收錄在攝影集《生きているヒロシマ》( 《生活的廣島》1978年 ) 中。土門拳在他的文章中寫道,多年後拍攝時,小谷育男已經接受了八次皮膚移植手術,而須磨子則接受了七次。文江說道: 「父母兩人都在青春年華時遭受了嚴重燒傷,我確實想知道如果他們沒有受到原子彈的傷害會發生什麼,但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他們就不會結婚了。」
這些照片代表了土門拳的風格,他提倡「絶対スナップ」( 絕對的快照 ),並且非常注重快門時機。 「美麗」這個詞最能形容小谷夫婦的笑容,以及他們新生命豐滿的姿態。它烙印了廣島的希望,並跨越時空,在今天產生共鳴。
出版年:1978 年初版
尺寸:H265mm x W193mm,精裝
頁數:16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