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gang Tillmans truth study center

Wolfgang Tillmans《truth study center》

Wolfgang Tillmans《truth study center》

 

by Wolfgang Tillmans

 

       當太陽、金星和地球同時運行到一線時,就會發生金星凌日。從地球上觀察,它表現為金星的黑色小圓盤在幾個小時內,緩慢地在太陽的明亮圓盤上徘徊。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現象,因為地球和金星的軌道平面彼此稍微傾斜,只有當兩顆行星恰好位於其軌道平面的交匯點時,才會發生凌日。這種情況是依照122 年、8 年、105 年、8 年、122 年的規律循環發生。最後一次凌日發生在2004 年 6 月 8 日。這也是當時地球上活著的人類第一次目睹。實際上,金星凌日實際發生的證據,只能透過歷史書面報告或繪圖提供,從望遠鏡發明時開始,後來透過攝影術發明之後,所發生的兩次凌日的照片影像來提供。人類歷史上只觀察到過六次凌日,分別是1639年、1761年、1769年、1874年、1882年,和2004年。


       在18 世紀和19 世紀,對這種幾何現象的觀察具有巨大的科學重要性。研究人員了解到,他們可以透過精確觀察和比較,從遠日點的地球上記錄金星經過太陽圓盤的時間,來計算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當時,它被認為是或多或少準確地確定我們自己相對於太陽,以及我們周圍的宇宙的絕對位置的唯一方法。我們只知道太陽系中的相對距離,以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倍數來測量,而不是絕對距離。 這就像一張沒有比例尺的地圖。


       各種雄心勃勃的探險活動,例如庫克船長在1769 年進行的第一次探險,其唯一目的是從盡可能遠離歐洲的地點觀測金星凌日。這個想法是為了測量視差,簡單來說,可以描述為,從兩個不同的點觀察較近的物體,在較遠的物體前面的位移; 例如,在遠處地平線上的房子前面舉起的拇指,交替地閉上左眼或右眼,觀察拇指位置的變化。 


       「黑滴效應」損害了該事件計時的準確性。儘管金星盤應該已經明顯位於太陽盤的「內部」,但由於光學現象,圓盤卻形變成了水滴狀。這導致金星圓盤與太陽周圍天空的連接時間,似乎比純粹從其預測位置所預期的時間要長。只能透過照片對19 世紀兩次凌日的攝影觀測是否確定了下降效應其實是人腦造成的錯覺。在我仍然保留著對於天文學痴迷的青少年時期,透過望遠鏡觀察2004年的凌日現象,當然沒有任何科學價值,但看到天空的實際機制在我眼前運作,依然令人動容。看到一顆行星實際上,在屬於太陽系的另一個物體前面移動,讓我作為一個地球上的人類,對我在太空中的位置有了空間感。儘管望遠鏡影像是平坦的,但人們仍可以將太空體驗為三維的空間。下一次金星凌日將於 2012 年 6 月 6 日發生。


WT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